时间:2023-04-05 22:21:07 | 浏览:210
今年,受到全球经济动荡以及持续不断的疫情影响,各行各业似乎都处于下滑期,处于近几年最低谷阶段。特别是手机、PC等消费电子行业,销量更是接连暴跌。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,今年1~7月国内智能手机累计出货量1.56亿元,同比下降23%。迫于经济形势,大家对各类非生活必需品的消费热情在急剧降低,618也未能有效刺激消费,手机销量仍比去年降低25%。
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前不久曾指出,“全球经济将面临着衰退、消费能力下降的情况。华为应该把活下来作为最主要纲领,把寒气传递给每个人”。这番话简单又直接地点明了当前全球的经济形势,使得各行各业都开始未雨绸缪,准备熬过接下来的寒冬。大家口中的这股寒气,其实早就充斥着整个电视行业,国内电视销量连续三年下跌,今年预计会比去年减少400万台以上。今年全球市场上半年的销量和销售额也分别下跌6.6%、12.5%,这股寒气让三星也感到颤抖。
(图源:三星官方)
奥维睿沃数据显示,2021年三星电视全球出货量4180万台,同比下跌13.7%。但三星今年初却定下目标,想要实现15%的高增长,打一场翻身仗。然而事与愿违,全球经济衰迫使三星不得不下调目标,消息透漏称其目标量已缩减至3800万台,最差可能会降至3300万台。这不仅无法实现15%的增长,反而还在去年的基础上减产近1000万台。连全球第一的电视品牌都如此,整个电视市场又该如何发展,还有望回暖吗?
国内彩电市场在2016年之前一直处于高增长状态,年销量由2009年的3450万台,快速攀升到2016年的5089万台,达到一个最高峰。此后,国内彩电销量就进入平稳期,2017~2019年销量均在4800万台上下波动,难有大的增长。而随着技术成本、面板价格的不断降低,彩电的均价则在慢慢降低,年销售额反倒从2017年的1609亿元缩减至2019年的1370亿元,三年下滑了17.4%。
(图源:奥维云网)
在2019年疫情爆发前,国内彩电市场就已趋近饱和,即便厂商不断拉低产品的售价,依旧很难在销量上实现大增长。2020年疫情爆发,加上半导体行业、LCD液晶面板短缺和涨价,造成电视均价狂涨25%~35%,进一步打击消费者的购买热情。2020年国内彩电销量4450万台,同比下跌9%;2021年销量3835万台,同比下跌14%。相关机构预测今年国内电视销量可能不足3400万台,跌幅再次超过两位数。
群智咨询(Sigmaintell)公布数据显示,2016年~2019年全球彩电销量为2.38亿、2.3亿、2.39亿、2.4亿。2020年全球疫情爆发,加速“宅”经济发展,推动全球彩电销量超过2.5亿台,创下近10年来的新高。但达到巅峰后彩电销量也是急转直下,2021年缩减至2.1亿台,远不如疫情前。今年上半年的总销量同比下滑6.6%至9260万台,即便下半年能卖出1亿台,总销量也比去年低很多。而根据目前的经济形势,下半年表现可能更不明朗。
(图源:群智咨询)
本来,今年LCD电视面板价格大幅下跌,如果能延续前两年的消费热情,推动全球电视销量增长难度不大。但是,俄乌冲突爆发、美国经历超级通货膨胀、欧洲遭遇巨大能源危机,诸多因素导致全球经济快速衰退,大家对未来感到恐慌,根本不敢把钱花在手机、电视这种消费电子产品上。今年6月,产业链消息爆出,三星和LG都削减了LCD面板的采购量,前者砍单30%~40%,后者砍单10%~20%。这一动作更是给整个彩电行业浇了一盆冷水,连三星、LG这样的行业巨头都不好看市场发展,那说明形式确实极其不乐观。
如果和任正非预测的一般,未来三年的经济形势都可能处于衰退状态,那全球彩电销量可能会迎来一个历史低点。同时,投影仪、VR设备的出现以及短视频快速发展,也对电视行业发展造成巨大冲击。现在的年轻人已经越来越不喜欢看电视,打开率在不断下跌,有些甚至已经不准备给家里买电视,部分则选择更小巧便捷的投影仪。
(图源: LG官方)
总的来看,市场趋于饱和、全球经济下行是造成电视机销量下滑的最直接原因。其次,电视多年未有太大的创新,面对短视频、投影仪等新产品的冲击也是节节败退,未能带给消费者新的体验,也是影响其增长的原因之一。在当前的局势下,电视市场还有望回暖吗?
想要彻底挽回当前电视市场的颓势难度很大,但小雷觉得还是有一定机会的。首先,一年一度的双11购物节降至,这一次国内疫情没有618时那么严峻,大家的消费热情应该会比上半年更高。本着年底换新之类的想法,有望刺激电视销量的增长。其次,今年下半年电视的价格仍延续下滑趋势,比618时还要便宜不少,在商家促销以及地方消费券的刺激下,也是有机会提高大家的购买热情的。
(图源:小米官方)
最后,宅经济仍在持续发酵,居家健身、直播健身的出现,也为大屏电视创造了较好的发展空间。如果电视厂商能适时推出相应的运动健身功能,或许能吸引健身爱好者前往选购。短期内刺激国内电视销量增长手段还是蛮多的,但估计难以延续,毕竟国内市场真的快饱和了,4K超高清电视的市场占比已超过70%。当前电视行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产品缺乏创新,没有推动用户消费升级的实际场景或卖点。
虽然很多厂商正在积极推动Mini LED、8K电视发展,想通过画质提升来吸引消费者。但问题是现在连4K影视内容都没普及推广,绝大多数视频平台最高就支持2K,还必须开会员,家里的4K画质都用不满,8K就更难吸引到多少人。也有部分厂商选择通过给电视赋予各项智能功能来提升产品竞争力,如AI视频通话、智能家电互联操控等。这确实增强了电视的能力,但只能算锦上添花,因为手机同样能做到这些功能,并不是非电视不可。
(图源:三星官方)
在画质、功能等方面进行创新确实是一个好的方向,但小雷觉得8K与消费者距离还是太过遥远,AI视频通话等也没有实际的场景需求,很难收获多大成效。反倒是如体感游戏、AI健身功会有一定的消费市场,毕竟喜欢在家里玩游戏、健身运动的人真的不少,朝着这些方面深入探索,或许能挖掘出更多有意思的功能或体验。
电视行业想要实现增长,技术和功能创新非常重要,同时也需要推动相关产业的改革,如加快4K高清内容普及。对于一个饱和的市场,低价策略是走不通的,必须是产业创新和消费升级,才有望推动行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,而这就需要各大厂商及相关行业共同去实现了。
今年,受到全球经济动荡以及持续不断的疫情影响,各行各业似乎都处于下滑期,处于近几年最低谷阶段。特别是手机、PC等消费电子行业,销量更是接连暴跌。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,今年1~7月国内智能手机累计出货量1.56亿元,同比下降23%。迫于经济形势
彩电又变成白菜价?多家电商平台上,多个品牌50英寸或55英寸彩电的售价都在千元左右。李佳琦在直播带货彩电时,有网友调侃,一个大彩电竟然还没有擦脸油贵。量额齐跌是上半年电视市场最常被提及的关键词。当前电视市场已经迈入存量时代,同时,智能手机、
曝光即将闪亮登场的三星S22 Ultra高配置旗舰新机背部采用两个竖排的摄像头设计,曝光即将闪亮登场的三星S22 Ultra高配置旗舰新机没有过多的修饰,曝光即将闪亮登场的三星S22 Ultra高配置旗舰新机看起来十分简约。曝光即将闪亮登场
每经记者:彭斐 每经编辑:陈俊杰在全球范围高通胀与实际购买力下降的背景下,全球彩电市场出货量在2022年创下十年新低。市场大环境的恶化,也加剧了全球电视品牌排名的“洗牌”。2月2日,行业机构奥维睿沃(AVC Revo)发布了2022年《全球
2月2日,第三方机构奥维睿沃发布了2022年《全球电视品牌出货月度数据报告》,数据显示:2022年12月,海信系电视出货量232.6万台,超越三星(出货量210万台),跃居全球第一,这也是中国彩电品牌首次登顶全球第一。数据显示,2022年度
随着各种技术的不断发展,手机、电脑已经成为了我们获取消息的主要工具。而如果将时间往前推十几年,电视才是睁眼看世界,了解各项时事的主要工具。不过,国内电视的发展史,其实也是国产品牌向日韩企业的追赶史。长期以来,三星、索尼等日韩企业在电视技术上
今年前三季度扣非净利润已超过2021年全年,实现在动荡市场上逆势高质量发展;研发投入今年继续2位数增长,并保持十年来研发投入的稳定增长,且敢于在行业下行中加码科技投入;今年前9个月海信系电视在8K+、1W+高端市场上量额双双稳居第一,实现在
IT之家12月6日消息 电子纸大厂 E Ink 元太科技 12 月 4 日宣布,与软性及非玻璃的电子纸显示器设计与制造商 Plastic Logic 合作,共同推出了全球首款采用元太先进彩色电子纸 (Advanced Color ePape
彩电圈好久都没这么热闹了。日前,据《科创板日报》报道,由于电视面板、其他电视材料等成本的上涨,三星、索尼电视零售价格将进行调整,今年新机价格平均上涨5-10%。网络上关于国产品牌彩电涨价的海报也流传甚广,海报中无一不提到“全尺寸段产品价格‘
8月19日晚,TCL电子(01070.HK)、创维数字(000810.SZ)、极米科技(688696.SH)和光峰科技(688007.SH)四家与彩电业有关的上市公司均发布了2022年的半年报。在彩电市场整体下滑的情况下,智能微投、激光投影
2023年,对于刚刚送走近十年出货量新低的2022年的彩电行业来说,可谓是百味杂陈。一方面,即便是一直被寄予厚望,但就连世界杯这样盛大的体育赛事都无法改变彩电市场“旺季不旺”的现象;另一方面,彩电市场的价格进一步下挫,40英寸电视甚至已经进
本报记者 贾丽近日,彩电企业动作不断,海信、长虹、TCL等厂商均迭代升级了彩电产品,显示技术方面也有所突破,大屏化、技术化、场景化成为趋势。TCL以及海信旗下子公司Vidda对新型显示领域“出招”,3月21日均宣布推出各自的Mini LED
电视机出货量下跌,并不意味着彩电企业经营的寒冬。不过,对于如今还在坚持电视机业务一条腿走路的彩电企业来说,发展前景令人担忧。在经历了2022年半年报后,让外界看到彩电产业的分水岭又变了,海信、TCL,以及创维、长虹、康佳等企业间的差距一步步